斯文豪氏赤蛙(尖鼻赤蛙、棕背蛙)

2009072812:43

這是20090723在宜蘭林美石磐步道發現的


斯文豪氏赤蛙 Rana swinhoana Boulengeer, 1903

尖鼻赤蛙、棕背蛙 Swinhoe's frog

    成體特徵:

      體型:大型修長平扁,♂約6-7cm,♀約8cm

      頭部:頭長比頭寬略長,吻端尖圓。上唇白色,口角後有白色的頷腺。鼓膜黑色,顳褶不明顯。

      背部:顏色變化頗大,有時是一致的綠色或褐色,有時是綠色雜夾一些褐色斑,或者褐色帶有綠色斑,幾乎每一隻都長得不一樣。

      體側:淺褐色或淺綠色,散佈著許多黑斑。背側褶不明顯,由斷斷續續的顆粒相接而成。從吻端經眼鼻線到顳褶有一條黑色縱紋,有時黑色縱紋往後延伸直到背側褶末端。

      皮膚:光滑,但有些疣粒及小顆粒,尤其後背部及體側的疣粒特別大而突出。

      腹部:白色光滑。

      四肢:細長,有深色橫紋。指(趾)端膨大成明顯的吸盤。後肢蹼發達,為全蹼。內蹠突卵圓形,外蹠突小或退化。

    第二性徵:雄蛙比雌蛙小型,有一對咽側下外鳴囊;前肢粗壯,第一指內側有膨大的婚墊。

    相近種類比較:

    分布:廣泛棲息於全省二千公尺以下的山區溪流附近。

    繁殖期:除了冬天,整年都很活躍,但主要在秋天及春天產卵。

    行為:終年住在溪澗,白天躲在石縫或溪邊草叢裡,偶而也會發出如同鳥叫般的「啾-」一聲,常讓賞鳥的人白忙一場;晚上則單獨出現在水邊草叢或石頭上。牠們的獨立性很高,常各自分散,保持距離,叫聲是牠們彼此溝通、較勁的唯一管道。所以牠們雖然不是很常叫,但只要一隻領頭開始叫,其他雄蛙就會不甘示弱的一隻跟著一隻叫,合唱聽起來是此起彼落,頗具有聲勢。

    卵:卵白色大型,卵徑可達0.3公分。一次產40-50顆,常常小堆小堆地產在淺水區域的石頭底下或石縫裡。

    蝌蚪:黑褐色,口部腹側稍凹陷,可協助吸附在石頭上。

參考 :

http://www.froghome.idv.tw/html/class_1/rana_swinhoana.html

http://wagner.zo.ntu.edu.tw/multi-database/amph/a0016.htm

http://e-info.org.tw/topic/frog/Rana-swinhoana/Rana-swinhoana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