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張合家歡是離開時一個老伯伯主動要幫我們照的,還規定我們站的位置及姿勢,第一次來的人不要被嚇到了。
赤崁樓的園區並不大,一進入園內便可看到鄭成功議和圖,也就是打敗了荷蘭人的象徵。
台南為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,同時也是古蹟最多的城市。赤崁樓乃荷蘭人於西元1652年創建,原稱普羅民遮城(Provintia荷文為永恆之意),漢人則稱之為「赤崁樓」、「番仔樓」或「紅毛樓。赤崁樓為我國的一級古蹟,其興建的年代十分早,跨越了台灣不同政權統治的各個時期,從荷治、明鄭、清領、日據直到國民政府來台,經過了五個不同政權的階段,而最早興建赤崁樓的則是荷蘭人。
赤崁樓從荷蘭人據台時期便是行政中心,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後,即改普羅民遮城為承天府治。
赤崁樓前有九座清代石龜馱碑,是從他處遷移至此,傳說石龜為龍生九子之一,因好負重而變成龜狀。
這是小碑林,放置許多昔日商人用來秤重的秤錘(石馲)及武生舉重用的啞鈴(技勇石)。
清朝消滅明鄭,將台灣納入版圖後,赤崁樓經人為損壞與天災破壞,成為一片廢墟殘骸,當年荷蘭人所建的城樓已不復在。而在十九世紀後半葉時,海神廟、大士殿、文昌閣、蓬壺書院等建築陸續建立在赤崁樓原址上,成為如今赤崁樓的主要建築。所以,今天的赤崁樓已非當年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,其建築形式當然也是中國風格的城樓而非歐式風格的城堡。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如今只剩下城基而已,被埋在現今赤崁樓底下。
清初台江尚未淤塞前,浪濤可直達赤崁樓下,「赤崁夕照」是當時著名的台灣八景之一,而海神廟是否因此而建立就不知道了。
另一棟樓則是文昌閣,裡頭介紹了文昌帝君信仰以及魁星踢斗、獨占鰲頭的典故,同時還有古代書院及科舉制度的簡略介紹。
往 2樓的轉角發現這個特殊的窗戶。
這裡也是考生參拜的熱門地點,在2樓可以看到許多考生的准考證之類的文件來拜文昌。
2個小朋友開始擲爻求取文昌筆。
一次就成功喔。 如今的赤崁樓已經不是昔年漢人所看的紅毛番建立的洋樓,而是十分中國化的城樓建築。 旁邊還發現一個半圓形的井,傳說這口井下有地道可通往安平古堡,但經過檢測,發現應該只是傳說而已。 離開前可以看看~~荷蘭人唯一存在的便是這處當年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的城基。 地址:台南市中西區民族路二段212號 電話:06-2205647 營業:08:30–22:00